有關兒童孤獨癥的新情報

本文Tag標簽:孤獨癥??

  有關這一神秘的兒童大腦紊亂病癥有很多傳言很多。本文邀請了中美兩國在該領域的專家為你介紹有關孤獨癥的最新發(fā)現(xiàn)。

  我坐在幼兒園的小桌子旁,看著面前那個面目清秀的三歲小男孩抓著我的鋼筆,幾乎是不假思索地在紙上飛快地畫出一個立體的洗衣機,線條清晰,比例適當。畫完之后,這個叫“錚錚”(化名)的孩子毫不理會旁邊一群大人對他作品的贊嘆,又接著畫第二個、第三個……都是洗衣機,有一模一樣的逼真的摁鈕、機蓋、出水口和水管。

  錚錚剛剛做完被稱為“21項大腦因子考察”的測試,結果初步判斷他為“輕度孤獨癥”。

  與此同時,大洋那一邊的美國媽媽南希-懷斯曼回憶了女兒被確診為孤獨癥的過程。南希很早就有一種感覺,她女兒好像有點不對勁兒。薩拉半歲以前發(fā)育正常,但是從6個月起她不再咿呀地出聲,到了10個月的時候她變得沉默無聲。到了一歲半時,有人叫她的名字,她也不予理睬,而且她拒絕別人抱她、親她,甚至是觸摸她?!拔矣X得我在一天天地遠離我的孩子,” 南希傷心欲絕。薩拉20個月的時候連一個單詞也說不出來,甚至連接近于單詞的音都發(fā)不出,這時身為學校心理輔導員的外祖母懷疑薩拉可能是個聾啞兒。然而,檢查結果卻表明薩拉患有孤獨癥?!霸\斷結果的確讓我肝腸寸斷,” 南希回憶說?!暗侵懒税Y結所在也讓我舒了一口氣?!?/P>

  盡管孤獨癥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但是許多患有這種神經(jīng)紊亂癥的孩子——通常見于三歲以前——都表現(xiàn)出語言障礙,與他人很難溝通,學習機能衰退以及無法與他人分享友愛等問題。自從孤獨癥在1943年被確診之后,由于許多的患兒父母和愛心人士的不懈努力,公眾對這種病癥的認識逐漸加深,近年來它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美國國會曾就這一問題舉行過聽證會。公共衛(wèi)生機構花費了數(shù)百萬美元研究該項病癥。不計其數(shù)的大學競相尋找它的病因及最理想的治療方案。

  “目前還存在許多未解開的謎團,”美國國家衛(wèi)生研究所孤獨癥研究專家Alice Kau坦陳。研究人員目前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進展以下就是其中的最新發(fā)現(xiàn):

  1、 患病幾率不斷上升。

  據(jù)有關機構研究表明,與20世紀80年代相比,孤獨癥的出現(xiàn)幾率高了近10倍。在美國,每千名兒童中有三人在不同程度上患有孤獨癥。而在中國,據(jù)“中國孤獨癥網(wǎng)”的報道,孤獨癥患兒也在呈增加趨勢。例如廣東省婦幼保健院以前每月接診僅一二例,現(xiàn)在則增長至五六例。而且,男女患病的比例比較懸殊,約為6:1到9:1之間。

  大多數(shù)專家把這種上升情況歸于診斷技術的提高,病例上報機制的完善以及父母對這種病癥的認知程度增加。

  孤獨癥的定義在近十年里也有所延伸,它包括了交流及社交障礙在內的一系列癥狀。專家指出,在十年以前,許多患有輕度孤獨癥的孩子沒有被診斷出來。如今,醫(yī)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項目可用于參考。然而,孤獨癥患病率上升的原因仍存在許多不明因素,研究人員正在調查從環(huán)境污染到病毒到食物過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求尋找答案。

  2、 患兒確診所需的時間縮短了。

  孤獨癥作為一種特殊的病癥,并沒有實驗室或醫(yī)療測試方法來確診孤獨癥。而且目前也沒有大家公認的診斷準則。醫(yī)生通常是通過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通過與同齡正常孩子進行比較來做出診斷。比如錚錚接受的這個“21項大腦因子考察”就是通過對孩子的動作頻率、指令行使能力、秩序感、專注程度、異常思維等等共21指標通過一定時間的觀察(通常觀察期要持續(xù)3-5天),與同齡兒童的正常指標相比較來進行診斷的。

  與此同時,孤獨癥專家更加善于通過一些早期癥狀來確診,如孩子不再咿呀學語等。巴爾的摩一家研究機構的專家Rebecca Landa說:“大多數(shù)患有孤獨癥的孩子會在他們一歲的時候表現(xiàn)出一些發(fā)育方面的問題?!蹦壳搬t(yī)生可以在孩子兩歲的時候做出可靠的判斷,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大腦仍在快速發(fā)育階段。專家指出,如果能夠在孩子的大腦相當不成熟的時候加以干預,就更容易幫助她改變行為。

  3、 孤獨癥是一種遺傳性障礙。

  孤獨癥一度被認為是妊娠不當導致,如今研究人員卻認為孤獨癥的病因在于基因,而不是生理上的原因。如果一對夫妻有一個患有孤獨癥的孩子,他們其他的孩子患有此癥的幾率是5%-10%。如果這個孩子有雙胞胎手足的話,那另一個孩子患病的可能性是60%。重癥孤獨癥患者很少結婚生子,但研究人員往往發(fā)現(xiàn),這些患者某位親戚出現(xiàn)輕度孤獨癥的癥狀。

  密歇根大學孤獨癥及交流障礙研究中心主任Catherine Lord博士說:“孤獨癥很可能是基因和環(huán)境雙重作用導致的。”目前與孤獨癥有關的基因尚未得到確認,這方面的研究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

  4、 科學研究尚未發(fā)現(xiàn)疫苗與孤獨癥之間有關聯(lián)。

  當前普遍討論的另一種可能性是疫苗或許與不斷上升的孤獨癥患病率有關。一些孩子在注射了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MMR)疫苗之后不久開始出現(xiàn)孤獨癥癥狀,因此他們的父母更加確信疫苗是罪魁禍首,但是研究人員經(jīng)過反復研究仍未找到說明二者之間有關聯(lián)的科學依據(jù)。

  5、 大頭是一個警報器。

  最新研究表明,孤獨癥患兒的大腦從早期就開始出現(xiàn)發(fā)育異常現(xiàn)象。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日后被確診為孤獨癥的嬰兒剛出生時頭圍都較小,但是到了6至14個月時頭部——包括大腦——都大于正常尺寸。有些孩子的頭部在短短幾個月內甚至增大了90%。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患有重度孤獨癥的孩子在嬰兒時期大腦的成長速度快得驚人。

  兒科醫(yī)生在給孩子進行例行體檢時通常不測量頭圍,所以父母最好主動要求兒科醫(yī)生進行此項檢查。如果孩子頭部的尺寸大于正常水平,父母也不要過于緊張,因為有些孩子就是大腦袋。專家明確指出,頭部尺寸快速增大并不是診斷孤獨癥的標準,但是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父母就需要密切注意孩子的行為舉止,看他的發(fā)育進程是否正常。

  6、 早期治療至關重要。

  盡管目前還沒有治療孤獨癥的良方,但是悉心的治療能夠幫助孩子學習各種技能,以及從交流眼神、擁抱和進行交談這些與周圍環(huán)境交流的方式。而且孩子接受治療的時間越早就越有益。專家建議,孩子一旦被懷疑患有孤獨癥就應該每周接受25小時的治療。由于孤獨癥患兒的行為和能力特別不同于他人,因此最有效的方法應考慮通過游戲幫助孩子健康發(fā)育,而不應該只注重于改變某些癥狀。治療的方法有很多種,這完全取決于孩子——根據(jù)孩子的不同狀況,可以讓他上常規(guī)的學前班,或是在家長的陪同下做一些訓練,也可以由經(jīng)過專業(yè)培訓的教師或專家直接進行治療。

  由于早期介入治療,一些孩子已經(jīng)取得了明顯的進步,有的甚至已經(jīng)可以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幼兒園。最新研究表明,如今80%的孤獨癥患兒到9歲的時候可與他人進行一些言語交流,而在20年前這一比例僅為50%。過去的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患兒的認知能力低于平均水平,但是近來研究表明,早期治療能夠把患兒的智商得分提高約20分。大多在剛學步的時候就開始接受治療的孩子通??梢陨掀胀ǖ挠變簣@。

  對孤獨癥,你了解多少?

  許多年輕父母喜歡安靜,不愛哭鬧,會自己玩,不依賴父母的嬰兒,認為這樣的孩子很好帶,省心??墒?,為一般人所不知的是,這樣的嬰兒往往很容易患嬰兒孤獨癥。它是一種腦功能障礙引起的嚴重的長期發(fā)展障礙的綜合征

  嬰兒孤獨癥的主要表現(xiàn)有四個方面;

  1、極度孤獨:從小對親人不產(chǎn)生依戀,當父母給他喂奶時,不表示迎接,當伸手要抱他時,沒有高興活躍的表情。對外界無好奇心,一旦會自己走路,就不停地自己隨心所欲地走,跑,不理會父母的召喚和斥責,隨年齡增長,癥狀加重。

  2、語言發(fā)育遲緩,2歲時仍不會說話,以后會說話了,語言也是刻板,貧乏的,常在使用代名詞時顛倒,即使到了成人,語言發(fā)育也較欠缺。

  3、對事物的變化具有強烈的抵觸傾向;有一種保持同一狀態(tài)的欲望,堅持環(huán)境的擺放格式不能變化,如果別人去變動就會出現(xiàn)強烈的焦慮反映或大哭大鬧。

  4、對某些無生命的東西,如玩具表現(xiàn)持續(xù)的依戀。

  警惕孤獨癥

  如果孩子出現(xiàn)下列癥狀,請及時帶他進行檢查:

  一歲時仍未開始咿呀學語。

  一歲時仍不會做手勢,如招手、抓握、指點等。

  16個月時還不會說單詞。

  兩歲時不會主動說兩個字的短語(跟著別人重復不算)。

  在任何年齡段出現(xiàn)語言及社交能力喪失的情況。

還有疑問嗎?請留下您的問題,15分鐘內回答您!